五臺山化現圖

 莫高窟第61窟 五代(907-960)(西元907–960年)

五臺山位於今山西省五臺縣境內,相傳為文殊菩薩道場(佛陀或菩薩居停和說法的場所),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。佛經說:「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,其國中有山號五頂,文殊師利遊行居住於此,為眾生說法」,古代印度稱中國為大震那,而五頂之山,正吻合五臺山有五臺(頂)的地貌。五臺山在北魏時即被一些僧人和佛教徒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居所。

 五臺山的文殊信仰萌發於南北朝,至唐代大盛,其後文殊信仰東傳至朝鮮和日本,西南傳播至西藏、尼泊爾、印度和斯里蘭卡,五臺山也成為中國及鄰近國家和地區文殊信仰的源頭。

五臺山被指為文殊菩薩道場之初,並無五臺山圖。唐代初年,高僧會頤奉皇命在五臺山巡禮,畫出五臺山小帳,才有五臺山圖出現。莫高窟現存最早的五臺山圖繪製於中唐,最初大多為屏風畫,其後不斷改變繪畫形式,並結合名目繁多的五臺山聖跡故事,發展出內容豐富,類似經變的五臺山圖。

第61窟的五臺山圖,面積45.9 平方米,是莫高窟同題材中規模最大的一幅作品。畫面上部為菩薩、羅漢與天龍的化現景象;中部描繪五臺山的山峰及大的寺院;下部表現通往五臺山的道路與沿途的地理風貌,充滿日常生活氣息。